找到相关内容397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新世纪的台湾新学刍议──“人间佛教禅法”理论与当代实践

    ;胜义观”契入,方能入于真实;而“假想观”的方便,因易流于唯心修定的偏差方向,修行者不应过于依赖或滥用。   其、必须建构“传统”法系...ldquo;无自性空”的“胜义观察”。所以,可减少禅修者常见的自我膨胀和无谓的胡思乱想。   四、强调长养慈心的重要。此中还区分:独处静坐则修慈心(最高至);...

    释性广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644120.html
  • 与中国音乐1

    曲子”没用,迎头棒喝也未尝有效。这就像对于没有“音乐耳朵”的人来讲,多美妙的音乐都是“莫名其妙”一样。   、音乐:一说便错   与相似,音乐也是“离却形式与概念的”,因此,对同一首乐曲、同一段...,用数息的方法将散乱的心念集中,渐渐入于定境,最终由定生慧,得到解脱。佛教继承和发展了古印度的“瑜伽”术,总结了“四禅定”、“四静虑”的理论,将禅定分为四个基本层次,即“初禅”、“二”、“”、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944230.html
  • 《大学》修养的次第

    进度层次分作四:初禅,心一境性,离生喜乐;二,定生喜乐;,离喜妙乐;四,舍念清净。它的心智境界,分作四定: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。但佛说四八家是共法。也就是说:...要领,便有“纲八目”的说法。纲,是纲要;目,是条目。纲目,是朱熹首先习用的创作。例如,他对于中国历史的批判,不完全同意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的观点,自创一格,他对历史的编写,被后人称作“紫阳纲目”。其实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045119.html
  • 宗喀巴“现观庄严论金鬘疏”“大乘廿僧”释义

    一生补处”四字,所以应该是指十地菩萨才对。  丁、不还果  戊一、具“中般”名称的菩萨(10)  经云:“(有菩萨摩诃萨,从初发心,得四,得四无  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;以方便善巧,生梵众天乃至色...一、具“全超”名称的菩萨(14)  经云:“(舍利弗!有菩萨摩诃萨,修成四,尔后完  全退失。复得初禅,命终生梵众天,于梵众天复得二、、  四后生色究竟天,最后于诸佛土圆成正觉。)”(注36) 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4445570.html
  • 涅槃变相研究

      “尔时世尊出灭尽定,更还入于非想非非想处,  乃至次第入于初禅,复出于,入第二,出于二  ,入第三,出于,入第四,即于此入般涅槃  。”   又如大般涅槃经后分:  “...经最有名的是东晋法显所译的“大般涅槃经  ”卷。此经梵名 Maha-Parinivana-Sutra,巴利名 Maha-  Parinibbana-Suttanta。主要是叙述世尊涅槃前三个月,至 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4545572.html
  •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(1)

    者祗属前;舍属第四” [23]。最后还称叹四无量为十波罗蜜等一切善法的圆者 [24]。  《清净道论》“说梵住品”的特色,在于作观先从自己下手,这虽与一些论典的方法不一 [25],但却不难... 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  释开仁  大   纲  一、前 言  二、四无量之名义  (一)何谓慈悲喜舍  (二)何谓无量  、修习四无量心之功德  (一)为人生善的立场  (二)通向灭尽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845703.html
  • 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

    是以行寂,系意著息,数一至十,十数不误,意定在之。小定日,大定七日,寂无他念,泊然若死,谓之一,弃也,弃十三亿秽念之意。[19]经由数息系念,至寂然无念,初禅可除弃十三亿秽念。故以“弃”释禅。...,止配以,观配以四。参见《大正藏》册55,页43上、中。颇值得注意的,此种配属方式应是种方便而已,如智者《六妙法门》之配属则与此有别,将所有诸禅定分别配属息六法,如数息出生四、四无量心、四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745815.html
  • 西方净土的宗教学诠释

    (3)、二(3)、(4)、四(8),欲、色界诸天之中尤以忉利天、他化自在天和色界的色究竟天,在佛典之中最常引用,如《放光般若经》的〈梦中行品〉提到:“使我佛土所有衣服饮食之具,如四王天、忉利天...佛身佛土的观点著手,分析它是属于身四土的何种层次,而最常争论的问题,一是佛土是报或化的问题,一是佛土是唯心或指方立相的问题。现代学者则从不同的面向来探讨,特别是受到西方实证主义的影响,探讨极乐世界起源的...

    陈敏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945818.html
  •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(1)

    精进不倦地专心致志寻求人生真谛直至证得无上菩提。  菩萨运用正念修他幼年时代修过的数息观,进入了初禅的境界;通过逐步的修习,次第进入二和四,如是他在三昧中清除了自己思想上的不净。一天初夜(...死亡的降临,这似乎是突然的或意外的,结果是结束一期短暂的生命。他相信一定有解脱这种苦痛的办法,有逃脱年老和死亡的办法。  这样思考之后,他的“青壮骄”、“无病骄”和“生命骄”都没有了。他看清了这种虚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146072.html
  •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(3)

    自己,也不害别人,它们发展直观的智慧,不招致痛苦,导向涅槃。  佛陀继续说,通过反思,他怎样使自己的心坚定、安宁与修定结合起来。接着他说,他如何避开不健康的思想,进入并住于初禅、二和四,以及最后他是怎样如实理解四真谛的。  在这里,重要的是看到怎样断除一切罪恶根源的根本烦恼──贪、嗔、痴,这就要靠正见和正思惟了。  痴,是无明的另一名称,正如我们在前面看到的,只好由正见来断除它;而贪爱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146074.html